全国咨询热线:
一、为什么锂电池 PACK 产线离不开自动化?
当你驱动一辆电动车、启动一台储能电柜,背后都有成百上千只电芯被焊接、分组、包覆、检测,然后组装成一个功能完整的 PACK。若仍依赖人工搬运和手动焊接,良率波动、效率瓶颈、成本压力便接踵而至。于是,集搬运、定位、连接、测试于一体的锂电池 PACK 自动化设备成为主流选择。但它究竟解决了哪些痛点?又如何重塑整条产线的节拍与品质?
二、自动化设备的核心模块与技术要点
电芯分选与配组
高速内阻、容量测试平台按照SOC、内阻、电压三维度分级。
搬运机械臂自动抓取,减少人工配对误差,保证簇间一致性。
排布与定位
视觉引导系统对电芯极耳进行µm级定位纠偏。
双伺服滑台同步运动,实现多行多列一次排齐。
激光/超声波焊接
2 kW 光纤激光器焊铝极耳,焊斑直径<0.2 mm;超声波焊铜镍,降低热影响区。
实时熔深监控与飞溅检测,闭环调功避免假焊、虚焊。
电气测试与BMS烧录
单体/簇级耐压、绝缘、内阻、OCV 测试嵌入节拍,不再二次下线检验。
自动烧录BMS 固件并绑定二维码,为后续追溯留档。
封装注胶与热管理植入
精密计量泵控制导热硅脂 ±1 % 以内,避免气泡。
冷却板自动点焊嵌入,保证导热回路完整。
成品下线与老化
AGV + 立体库将 PACK 送入老化舱;温冲、充放电全流程无人值守。
MES 系统同步记录曲线,异常自动拦截。
三、效率提升背后的“硬”与“软”
节拍协同:整体规划“瓶颈工序”——通常是焊接与检测——确保上一工序的缓存足够,避免堵线。
数据闭环:设备产出实时上传 MES,边界值超限瞬间停机、提示;统计良品率和Takt Time,为工艺改进提供依据。
柔性切换:换型只需替换夹具和焊接参数,30 分钟内完成从 PHEV 电池到储能柜模组的切换。
四、品质管控的“可视化”革命
全方位追溯
每一片极耳的焊接能量、每一次烧录的BMS ID、每一次耐压测试的曲线,都在条码里“说话”。当市场出现售后问题,可一键追溯到班组、批次乃至焊点参数。
AI外观检测
深度学习算法对焊斑、胶路、壳体划伤进行100 %拍照判定,漏检率低于千分之三。
过程防呆
关键产品仅在治具安装到位、扭矩达标后才自动放行;杜绝因人为疏忽导致的漏螺栓、错极性。
五、投资回报与成本测算
人效对比:一条年产30 万只 PACK 的中型产线,人工方案需约110 人,自动化方案仅需35 人,三班倒人力成本年省逾 900 万元。
良率提升:自动化带来焊接一次合格率由 96 % 提升到 99.5 %,每年节省报废与返修近 1 000 万元。
折旧周期:按照 5 年折旧、3 班运行计算,2.6 年即可回收固定资产投资。
六、选型与规划的关键步骤
确定产能与产品谱系
明确目标客户(EV、储能、两轮车)及 18650、21700、刀片电芯等型号,倒推设备节拍。
工艺验证
在小批试制线提前跑通焊接配方、注胶固化、BMS 功能,减少大线试错。
布局与物流
U 型还是直线型?AGV 还是EMS?需结合车间柱网、消防通道评估。
供应商评审
考查核心部件自制率、售后响应、成功案例;采用 FAT+SAT 双重验收。
七、案例:15 GWh 动力电池基地的实践
某华东动力电池厂原计划以半自动工位扩线,但在 2023 年转换思路:
将排布、焊接、检测整合为 22 米一体机,产线缩短 35 %。
引入多层母排激光焊,替代铆接,减少 40 % 导电损耗。
两个月内投产,当年良率提升 2.8 %,交付周期缩短 12 天。
运营团队总结:设备投入虽高,但省下的库存占用、返修停线足以抵消财务成本。
锂电池 PACK 自动化设备不只是“换几台机器”的话题,而是将工艺、物流、数据、人员全链路重塑。它以可视、可控、可追溯的方式把品质波动压缩到极限,将人力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;更重要的是,为“GWh 级”产能扩张奠定了一条可快速复制的路。下一道关口,是让设备更聪明、让能源更绿色,也让每一次充电都更安心。